「美學之眸」展覽,Van Cleef & Arpels梵克雅寶

「美學之眸:千燈室珠寶珍藏展」於香港L'ÉCOLE珠寶藝術學院公開展出
由2023年11月13日至2024年3月31日
香港, 中國香港特別行政區

L'ÉCOLE珠寶藝術學院亞太區分校

L'ÉCOLE珠寶藝術學院亞太區分校呈獻「美學之眸:千燈室珠寶珍藏展」,由香港著名收藏家引領您踏上一段迷人的珍藏之旅。展覽的核心主題圍繞收藏家的旅程,誠邀您探索美學、珠寶與可轉換式設計之間的關係。

是次展覽是「鑑賞家視角」系列的第四章,與前三章一脈相承。之前的展覽包括首次展出的20世紀美國珠寶系列(紐約,2018年)、沙特阿拉伯王國的寶藏(L’ÉCOLE中東,杜拜,2018年),以及由有川一三策展的新藝術風格珍品(L’ÉCOLE日本,東京,2019年)。

 

而這次展覽展出約50件融匯東西方美學的臻品,藏品設計豐富。其中包括歐洲和中國出品的傑作,彰顯私人收藏家和鑑賞家的專業知識。訪客可盡情領略在300多年藝術歷史之中不同文化的美學理念。

    鑽石花形胸針,18世紀,鑽石和銀,千燈室藏品,© L'ÉCOLE Van Cleef & Arpels,照片:Picspark Co

    鑽石花頭胸針,18世紀

    鑽石和銀

    千燈室珍藏

    © L'ÉCOLE Van Cleef & Arpels,照片:Picspark Co

展覽分為三個章節,每個章節均揭示熱情收藏家其收藏之旅的獨特故事。除了第一個展區,所有作品均屬千燈室藏品。

提箱,明代晚期(1573年至1644年),黄花梨木,私人珍藏,© L'ÉCOLE Van Cleef & Arpels,照片:Picspark Co

提箱,明代晚期(1573年至1644年)

黄花梨木

私人珍藏

© L'ÉCOLE Van Cleef & Arpels,照片:Picspark Co

此展區展示明代家具,禮讚精湛工藝與優雅格調的和諧融合。

主展區展出18至19世紀約40件西方珠寶臻品,涵蓋巴洛克、維多利亞、美好年代和愛德華時代的獨特風格。

此外,同場亦會展示JAR和Carnet等著名設計師的精選當代作品,突顯珠寶與佩戴者之間的親密關聯。為闡述珠寶能與佩戴者相關的這個特點,三套女士服裝搭配珍貴飾品,彰顯收藏家有自由選擇以不同珠寶表達自我個性。

「美學之眸:千燈室珠寶珍藏展」的最後一章專門介紹清代宮廷珠寶,概述了這些珠寶的傳承及其歷代演變。此外,其他展品亦包括中國傳統藝術品,如精美的帶翠蜜蠟子辰佩以及由碧璽、翡翠、珍珠和絲繩製作的翡翠萬福花鳥紋佩。

    帶翠蜜蠟子辰佩,清代(1644年至1911年),蜜蠟、翡翠、珍珠和絲繩,千燈室藏品,© L'ÉCOLE Van Cleef & Arpels,照片:Picspark Co

    帶翠蜜蠟子辰佩,清代(1644年至1911年)

    蜜蠟、翡翠、珍珠和絲繩

    千燈室珍藏

    © L'ÉCOLE Van Cleef & Arpels,照片:Picspark Co

翡翠萬福花鳥紋佩,清代(1644年至1911年),翡翠、碧璽、珍珠和絲繩,千燈室藏品,© L'ÉCOLE Van Cleef & Arpels,照片:Picspark Co
翡翠萬福花鳥紋佩,清代(1644年至1911年),翡翠、碧璽、珍珠和絲繩,千燈室藏品,© L'ÉCOLE Van Cleef & Arpels,照片:Picspark Co

是次展覽由Van Cleef & Arpels梵克雅寶亞太區總裁暨Heritage典藏珠寶系列總監Nicolas Luchsinger擔任策展人,並由藝術史學家兼L'ÉCOLE珠寶藝術學院講師Mathilde Rondouin擔任學術顧問。

L'ÉCOLE珠寶藝術學院誠邀訪客步入「美學之眸:千燈室珠寶珍藏展」的迷人世界,盡情探索這些首次向公眾展示的非凡臻品,了解其背後的動人故事。

實用資訊

香港尖沙咀梳士巴利道18號K11 MUSEA 5樓510A


K11 MUSEA Victoria Dockside

開放時間

日期:2023年11月13日至2024年3月31日

開放時間:

星期一至星期日

下午1點至晚上7點

(特別閉展時間除外)

入場費

免費入場


導賞團

請瀏覽L'ÉCOLE珠寶藝術學院亞太區分校網站查看網上登記詳情。


鳴謝

展覽策展人

Nicolas Luchsinger​

Van Cleef & Arpels梵克雅寶亞太區總裁暨Heritage典藏珠寶系列總監

 

科學顧問

Mathilde Rondouin​

藝術史學家及L'ÉCOLE珠寶藝術學院講師